地質學建設和發展的曆史久遠,1946年,在地質學家丁道衡和樂森璕的積極倡導下,成立貴州工學院地質系,丁道衡任系主任。此后,知名地質學家丁道衡、高平、肖序常、付锟、周德忠等多位著名教授在系工作和學習。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和不斷建設,地質學學科分别于1982年和2000年獲批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和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批地質學一级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獲批省級特色重點學科。
近十多年來,地質學科培養了以韓貴琳、郭慶軍等教授爲代表的一批優秀人才。同時爲地礦系統培養了一大批應用型高端人才,他們在錳礦、磷礦、金礦找礦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分別獲中国地質學会2013年錳礦、2015年磷礦和金礦、2016年錳礦、2018年鉛鋅礦十大找礦成果。
本學科擁有貴州省古生物中心1個,貴州省沈積礦床科技創新人才團隊1個。現有教師25人,其中正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3人。教師中有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1人,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核心專家1人,省管專家4人;ayx爱游戏体育app學术、學科带头人4人,青年學術骨幹3人。
ayx爱游戏体育app地質學一级學科发展路线图
近五年,本學科點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国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喀斯特科學app中心項目、国家自然科學基金重点項目课题共8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余項,省部级科研項目30余項,科研经费超过2500萬元。獲貴州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貴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項、二等奖1項,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獎一等獎1項。獲貴州省研究生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全國大學青年教師地質課程教學比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10部。
一、研究生招生與培養
地質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培養理論研究爲主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和以實踐應用爲主的高端應用技術型人才爲主要目標,要求學生对地質學學科有较强的研究兴趣,能够较熟练运用學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學术洞察力和发现科學问题的能力。具备學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并最终实现研究目标。对于學术、學术研究、學术规范有深刻的理解,能够较独立地開展野外地质工作和实验室岩矿分析或化石鉴定,且应表现出一定的學术研究潜力和创新意识。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較好的論文撰寫水平。
地質學學科培養的硕士研究生均應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甘于奉獻,恪守學術規範和道德准則,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
目前地質學一级學科硕士点在三個二級學科招收研究生: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二、各二級學科碩士點簡介
1、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圍繞特色優勢沈積礦床(磷礦、锰矿、重晶石矿、铝土矿、煤矿等)及其共、伴生戰略性關鍵金屬(REE、Li、Nb、Ga、U等)成礦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及低温热液矿床(金礦、锑矿、汞矿、铅锌矿等)成礦地球动力學背景、成礦作用和成礦规律,設置以下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1)沈積岩與沈積礦床
(2)热液成礦作用
(3)实验及理论岩石學
本學科點共有碩士生導師13人,其中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硕士导师12人。
序號 | 姓 名 | 職 稱 | 招生一级學科名稱 | 招生專業代碼 (一级學科) | 招生专业名稱 (二级學科) | 招生專業代碼 (二级學科) |
1 | 楊瑞東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2 | 朱立軍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3 | 顧尚義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4 | 謝 宏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5 | 何明勤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6 | 劉建中 | 研究員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7 | 金中國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8 | 張嘉玮 | 研究員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9 | 付 勇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10 | 蔣 玺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11 | 高軍波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12 | 陳吉豔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13 | 田亞洲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070901 |
2、地球化學
圍繞地球各個部分(如水圈、氣圈、土壤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地质体中元素的化學组成、分布、迁移、转化、富集、分散規律及其資源和環境生態效應,設置以下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1)矿床地球化學
(2)环境地球化學
(3)岩石地球化學
地球化學學科點共有碩士生導師8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硕士导师8人。
序號 | 姓 名 | 職 稱 | 招生一级學科名稱 | 招生專業代碼 (一级學科) | 招生专业名稱 (二级學科) | 招生專業代碼 (二级學科) |
1 | 楊瑞東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2 | 陳敬安 | 研究員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3 | 顧尚義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4 | 何明勤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5 | 付 勇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6 | 李清光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7 | 杜麗娟 | 校聘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8 | 曹星星 | 校聘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地球化學 | 070902 |
3、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聚焦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群(如牛蹄塘生物群、杷榔動物群、劍河生物群和凱裏生物群)的形态學、古生态學、化石埋藏學,以及華南三疊紀碳酸鹽岩沈積序列與沈積相,設置以下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1)系统古生物學
(2)地層學
(3)古生態、古環境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學科點共有碩士生導師8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硕士导师7人。
序號 | 姓 名 | 職 稱 | 招生一级學科名稱 | 招生專業代碼 (一级學科) | 招生专业名稱 (二级學科) | 招生專業代碼 (二级學科) |
1 | 彭 进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2 | 王 约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3 | 楊興蓮 | 教 授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4 | 周 琦 | 研究員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5 | 喻美藝 | 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6 | 楊宇甯 | 校聘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7 | 王秋軍 | 校聘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8 | 兰 天 | 校聘副教授 | 地質學 | 0709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 |
三、學科的亮点展示
1. 人才培養与社会服务
學科坚持立足貴州、面向西南,以“前沿基礎研究人才”和“基礎應用人才”为人才培養培養目标,并在长期的教學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厚基础、强基本功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野外地質工作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塑造,培養能够独立開展科研工作的高層次创新型人才,以及能夠獨立承擔生産實踐任務的應用型高端人才。例如2003届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硕士研究生郭庆军獲国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选中国科學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德国洪堡學者。2006届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硕士研究生王强,在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重要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2009届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硕士研究生劉志臣在服務社會方面業績突出,實現錳礦找礦重要突破,獲中国地質學会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貴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及局級找礦突破獎4項。本學科点培養的优秀學子已在科學app、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影响力不断扩大。
2. 科學app与国际影响
(1)古生物學及地層學研究團隊開展的寒武系內部再劃分—寒武系第3統和第5階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金釘子”)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並以国际地质科學联合会全票表决通过的方式,把全球寒武系第三统苗岭統和第五阶乌溜阶的全球标准建立在了貴州剑河,成爲中國第11顆“金釘子”,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全球層型烏溜—曾家崖剖面界線層型(52.8 m處爲國際層型點位)
(2)圍繞貴州页岩气開展系统勘探调查和基础研究,评价6套頁岩氣層位的遠景資源,預測頁岩氣遠景資源13.54万亿立方米,在貴州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成爲我國页岩气主力产区。该成果獲2018年度貴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系统開展貴州优势特色沉积矿床/沈積岩(玄武岩風化殼、黔中-黔北鋁土礦、黔北二疊紀錳礦)中REE、Li、Nb、Ga等關鍵金屬富集機理研究,爲完善西南地區三稀金屬超常富集理論與應用成果集成做出重要貢獻。该成果獲2019年度貴州省自然科學一等奖。
(4)沈積礦床科技創新團隊聚焦貴州优势特色沉积矿床開展研究,在瓮福磷礦区灯影组上部发现新的含磷層位,爲我國磷礦找矿指出新方向。